玩滚球的十大平台

图片
自行车文化

Bicycle culture 自行车文化

首页 > 自行车文化 > 新闻浏览

上海将解决站点到家最后一公里难题 打造公交都市

来源:新闻晨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5-05-29 14:00

“最后一公里”指从轨道交通或公交站点到家的一段路程,理想的步行距离不宜超过800米。但是现实中存在不少站点覆盖不足的地区,由于缺乏足够的接驳交通保障,导致最后的步行距离过长,很不方便。一直以来,到家的“最后一公里”是构建完善的公共交通体系的瓶颈之一,也影响着公共交通出行、市民便捷到家的服务能力和效率。

城乡结合部问题较为突出

2003年以来,上海开展了新一轮市属配套商品房基地和大型居住社区建设,这些较大居住人口规模的大型居住社区多位于宝山、嘉定、松江、闵行等近郊地区,但由于就业并没有随之外移,多数人依然在中心城区上班,产生了大量的公交出行需求。

2013年上海社会调查中心对闵行浦江、松江泗泾、宝山顾村等地区的大型居住社区调研显示,近半数居民对公交出行不满意,问题主要集中在公交线路少、公交班次少和“最后一公里”交通不畅。

上海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明确提出建设“公交都市”的愿景,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将达到50%以上,郊区新城、新市镇建设,更需要通过多种方式来配套解决公共交通的“最后一公里”难题。

解决“难题”主要对策

一是调整公交线路,加密发车班次,有针对性地改善公交服务。通过广泛听取当地居民意见,调整优化公交线网,使调整工作更具有针对性。结合公交线网存在的“空白”、“交叠”等现象,上海将进一步调整优化公交线路,中心城区推进重复线路的优化归并,市郊结合部及郊区新城加强区域公交线网的布设。一些位于市郊且较为偏远的大型居住区的穿梭巴士,由于原先发车间隔过长,也将根据居民的实际需求,提高班次密度。

二是开通穿梭巴士,实现社区微循环。重点推进专门为居住区服务的方便、灵活、廉价的驳运公交线路,提供高效、便捷的短距离公交接驳换乘服务。采用长度为7米左右的小型公交车辆,实现对一定范围内轨道交通站点、公交枢纽、居民区、学校、社区服务中心、医院、大型商场等客流集散点的环通。如浦东新区公交于2011年3月率先开通两条穿梭巴士1001路和1002路,穿梭巴士采取“线路短一点、车辆小一点、票价低一点、营运活一点”的运营方式,适应了上海城市高密度的居住特征,与地铁站点相衔接,填补了不少大型居民住宅区短驳公交的空白。

三是发展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填补盲点区域。地面公交及轨道交通由于受站点设置、道路条件等多种因素制约,在解决“最后一公里”出行上依然存在服务盲点,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可成为一种有效的补充。如闵行区提供的公共自行车服务,为居民提供从地铁站点、大型卖场等地到居住小区的“短驳”服务,其中本区居民凭身份证、外来人口凭居住证办理“诚信卡”即可租用公共自行车。这种“自行车+公交车”或“轨道交通+自行车”的交通模式,也是传统上下班的绿色交通方式的一种回归。

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理想的办法是实现产城融合和职住平衡。从交通服务体系分析,“最后一公里”在很多情况下是客观存在的,难以形成封闭的交通环。因此,需要从完善交通服务系统着手,填补“最后一公里”的短驳“盲区”,使之成为服务于人们出行全过程的交通环。

摘编:admin888;   摘编日期:2015年5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