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特种部队揭秘:世界唯一装备自行车的正规军
自国民党败退台湾后,重新组建的“国军”特种部队曾经在两岸的武力冲突中活动频繁。
台湾精锐特种部队据说都是美国人训练出来的。
如今,台军特种作战部队总兵力约5000人,数量占台湾正规军的1/1000,具备陆海空、远中近特种作战能力。根据台湾的地理环境和作战任务,台军共编组了16支特种部队,包括3支“甲种特勤队”——空降特勤队、陆战队特勤队、宪兵特勤队;海陆空军的“乙种特战单位”和警方的特勤队。台空军编有航空特种作战司令部、空降特种作战部队训练中心各1个;海军编有两栖侦察搜索大队、三栖水下爆破大队、海军陆战特勤队各1个;陆军编有1个3000人的特种作战旅,下辖3个特战营(乙型基干特战营、基干特战营、特战支援营)。
1999年为了适应“精实案”的推行,台“国防部”将空降特勤队和陆战队特勤队“裁编”,在非战时情况下,队员依据个人意愿与体能状况并入其他作战部队或宪兵特勤队,如遇特殊情况可迅速集结。2004年台军。精进案”走向“专业战力”扩编阶段,这两支部队复编,与宪兵特勤队共同承担反恐作战任务。
在实施反空袭、反封锁和反登陆作战之前,特种作战部队通常编成若干个特种小队,搭乘直升机或舰艇渗入对方沿岸或浅近纵深执行破袭任务;驻守金门、马祖等外岛的两栖侦察营有时编成数个特种作战组,于战前或战中秘密抵达对方沿岸遂行渗透骚扰及情报侦察等任务。根据作战的规模、性质、任务和环境,临时组建与之相适应的不同规模的作战单元。
特种作战的作战编组通常根据特种作战的目的、规模、任务,所选目标的数量、性质、结构,以及地形和敌防卫程度来确定,少则几人、多则十几人。各组除携带先进的单兵自卫装备外,还携带震动探测器、通讯监听器、化学剂探测器等特种装备,便于在不同环境中独立作战。
台军认为,特种作战编组应遵循“小而精、功能全”的原则,根据任务灵活组织,以便于机动和隐蔽行动企图,使敌方防不胜防。既适应特种作战的需要,又在作战中充满活力。在台军新一轮军事改革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调整军队的组织结构,向JJ、型、精干、灵活、高效、多能的方向发展。这种编组将更有利于特种部队与常规部队的配合使用。
现在的台军特种部队均已换装最新型号的T91卡宾枪。与2007年公开的试生产型相比,量产型T91卡宾枪可以加挂联勤兵工厂设计生产的T85榴弹发射器,其外观与美军M203相似,但安装方式与M203的枪管下挂式不同,只需将前端置于准星座下方的枪管上,后部固定于弹匣前端即可,拆装皆十分简单。
特种部队是台军中最早配发迷彩服的单位。早在越战时期,秘密赴东南亚参战的台军特种部队就获得了与南越“别动队”类似的虎斑迷彩服,而大多数台军部队直到上世纪80年代后才开始配发类似BDU的四色丛林迷彩服,台军特种部队则一直穿着“虎斑”以示区别直到本世纪初。
与“时尚”的数码迷彩相比,台军特种部队配备的新装具就过于“简约”了。之前台军还是试穿过MOLLE战术背心的,但并没有批量装备。目前成为空降兵部队和“天成”部队制式携行具的是较为简单和实用的背带式携行具,这类装具简单、易于生产,穿脱速度和人机功效也不差,只是若与防弹背心和背包一起使用的话,穿戴起来就比较繁琐了……此外,台军还配备有外贴MOLLE条的防弹背心,虽然也可以挂弹匣包等附件,但毕竟不能替代综合携行具的作用。
特种部队需要相应的特种运载工具,例如运输机和直升机、空降突击车、水下运载器等等,台军装备的各型运输机和直升机都很多,而且都是美制的知名型号,这里不再赘述。在2014年中国(玩滚球的十大平台)国际警用装备及反恐技术装备展览会上,台湾达华国际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参展就带来了一种很有意思的新玩意——DF系列“水中推进器”。这种形如梭子、看上去还挺“酷”的东西以后很可能成为台海军“水中爆破大队”的水下渗透载具。这玩意既不是有耐压壳的袖珍潜艇,亦非“人操鱼雷”,却比迷你鱼雷式的水下动力装置更大、续航力更强。对袖珍潜艇来说,乘员多是“坐”在艇体内;对“人操鱼雷”而言,蛙人多是“骑”在上面;对蛙人水下动力装置来讲,蛙人大多是“抓”着它活动。而达华国际的“水中推进器”是独树一帜,让蛙人“趴”在其后部驾驶它,既像水下的单人摩托艇,但又不是像驾驶摩托艇一样“骑”在上面……从使用上来看,达华国际的“水中推进器”的直径似乎能够从潜艇鱼雷管里发射出来,但因为长得实在太“特别”,所以到底能不能这么用还有待玩滚球的十大平台资料来证明。
除了汽车之外,台军还给其特种部队成员配发了人手一辆的自行车,这也使得台军成为了21世纪世界上唯一一支还装备“军用自行车”的正规军队(瑞士的93式自行车已于本世纪初全部退役)。从照片上看,这是一辆多挡变速山地自行车,虽然看上去挺威风,骑着兜风也很“帅”,但单薄的后支架表明,这种“军用自行车”并不能带多少东西,更不大可能带人,所以无论是上战场还是去泡妞都不大适宜。而台湾媒体也宣称这种自行车并非军用载具,只是发放给特种部队官兵的“福利”而已。
特种部队作为台军的精锐,在武器装备方面都是优先保障的,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台军“全军特战化”口号付诸实际的举措。但即使如此,台军特种部队的新枪也好,新装也罢,新车也如此,即使说得很宽容,也都只能相当于东南亚发展中国家的中等水平。
在特种作战部队的人员选择上,台军竭力模仿西方军队的做法。台军规定,特种作战部队的士兵应具备大专以上文化、5年以上军龄,精通战术技术、训练成绩突出、意志坚强、身体强健、反应敏捷、纪律性强、能吃苦耐劳、勇于献身;军官必须通晓特战理论,具有实战经验、独立组织训练及指挥作战的能力。被选人特种作战部队的人员无论过去在哪个兵种工作,均需经过6~9个月的初期训练和严格的全程筛选,淘汰率高达80%。通过初期训练的人员还要进入特种作战训练中心,进行约45周的强化封闭式训1练。
但由于台军特种作战部队待遇不是很好、生活环境封闭,难以吸引优秀人才。队员多数来自当地少数民族。这些艰苦地区的少数民族居民虽然体能一流,但接受新知识的能力明显不足,很难适应现代战争的需要。一些指挥官不懂专业,素质低、能力差,更缺乏实战经验。这些因素使台军的特种作战能力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