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自行车道应向公交专用道看齐
广州目前正在着手建设慢行交通系统,在全市规划了24个慢行交通片区,并力求在地铁站周边3公里范围内实现自行车接驳。根据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院编制的《广州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广州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的主要指标为:居民出行方式中自行车方式分担率12%,轨道站点的自行车集散方式比例达到20%。
近年来,国际国内很多城市都开始打造自己的慢行交通系统。曾几何时,人们对于城市交通的期待主要集中在快速、安全、舒适等方面,与“慢”似乎搭不上界。但随着城市交通拥堵日益成为一个大问题,慢行系统也得到了越来越大的重视。一者,以自行车为主的慢行交通更加灵活机动,与小轿车相比人均占用路面小,在较短出行距离内无疑更加高效,对缓解交通拥堵也很有好处;二者,对广州这样一个环境优美、旅游资源丰富的城市来说,借助慢行系统打造出自行车旅游通道,也能带动旅游产业的发展;三者,自行车几乎不存在环境污染,对现代人而言也是一种有益身心的运动,从环保健康的角度而言,也应提倡自行车出行。
但好处说了那么多,蓝图已经画出来,要变为现实到底存在哪些障碍?慢行交通既然称之为“系统”,就不是单做好某一方面就能达成的目标,租车点覆盖范围够不够大、车辆够不够多、能否通借通还、费用是不是够便宜等等,都是设计这一系统所需要考虑的问题。但在笔者看来,首当其冲要重视的就是慢行系统的道路保障问题。一方面,广州交通拥堵已成常态,每到上下班高峰,很多主干道几乎堵成了“露天停车场”,自行车穿插其间只会徒增危险?另一方面,很多自行车道划了也是白划,被违停车辆占住、被施工围墙阻塞等现象都并不罕见。
车辆、租车点都可以通过加大投入等方式解决,唯有路的问题,需要投入玩滚球的十大平台管理智慧。在笔者看来,首先应当因地制宜地规划慢行系统,应在公交线路不够密集的非主干道布局自行车道,本来车流量大、路面不够用的主干道未必要为慢行而慢行。其次,划定了自行车道后,一定要落实管理责任。路不通、不安全,想骑车都骑不了、不敢骑。公共自行车再多再好,市民也不会选择。
为了保障公交车通行,有关部门划出了公交专用道,在一定时段内闯入的私家车要挨罚,若以这样的力度来保护自行车道,才可保障慢行系统在“慢”下来的同时真正“行”起来,让越来越多的人愿意自行车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