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滚球的十大平台

图片
会员专区

Member style 会员风采

首页 > 会员风采 > 新闻浏览

目前“永久”已投资10多家拟上市公司

来源:新浪网(上海国资) 作者:孙玉敏 发布时间:2012-05-16 13:50

515,新浪网(上海国资)刊登“永久:玩滚球的十大平台:自行车的记忆”文章。

文章指出,1940年秋,上海永久的前身——昌和制作所在上海东北角的唐山路上(现属杨浦区)开业。这是日本人“小岛和三郎”继沈阳和天津之后开设的第三家“昌和制作所”,也是上海第一家自行车生产厂。当时厂区占地231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为6600平方米,有员工近200,主要生产26英寸“铁锚牌”自行车,年产3000辆左右。抗日战争胜利后,昌和制作所被国民党政府接管,改为生产“扳手牌”自行车。直至上海解放后,才真正回到人民手中。自此永久走上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当时,厂里决定放弃“扳手牌”,请专业人员设计一个新商标。画面上是一只北极熊站在地球顶端,暂定名为 “熊球”。商标最终定稿时,增加了“永久牌”三个红字。1949年底,“永久”牌自行车正式诞生。这是“永久”品牌第一次为人所知。

据了解,19575,中国第一辆26英寸轻便车诞生于上海永久。这种定名为31型的轻便车,式样新颖结构型能优越,表面装饰精细,在当时的国产自行车中首屈一指,填补了中国自行车种类上的一项空白。还首次开创男式、女式车款,风行一时。中国第一辆公路赛车也诞生于永久。这种车是1958年底试制成功的。首批生产的81型公路赛车,经各项试验和检验后,均达到或超过设计标准和要求。在第一次全运会上,上海队选用这款车获得了团体冠军。中国第一台自动电镀机同样出自永久,产于1959年。这台自动联合电镀机的面世,填补了国产电镀机的空白,不但减少了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还节约了电力、水、蒸汽和生产场地。1965,永久还为我军第一支自行车连队提供了26英军用自行车。

据介绍,永久是当年中国单一消费最多的交通产品。年产量最高的年代应该是1980年代末至1990年代初,数量达到近340万辆/,那时厂里足有7000,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截至1992,永久累计生产自行车6,000万辆,累计上缴利税28亿元,累计创汇3亿美元。拥有七大系列280多个产品品种,50多个品种125次获得国家经委、轻工业部和上海市优质产品称号,是国内同行业中最早获得国家银质奖的名牌产品。其年产值、销售收入、实现利税及劳动生产率等多项经济指标的人均水平都居全国同行业之首,成为当时轻工业部重点骨干企业和国务院批准的机电产品出口基地。199310,永久经批准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中外合资股份有限公司),成为中国玩滚球的十大平台最早实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企业之一。同年1115,其境内上市外资股(B股)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1994128,其人民币普通股(A股)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

文章还指出,任何产业都必然经历高潮和低谷。1995--1996年发生的两件事,使得中国玩滚球的十大平台陷入集体衰退。一件是欧美国家对中国的反倾销,使国产自行车销量整体下滑;另一件是五金交家电统购统销的取消,大批五交化行政性公司及其站的转制或改制,产生了大量的呆坏账,使得全行业陷于崩溃的边缘。而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逐渐深入,许多外来品牌如GIANT捷安特(台湾巨大机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Merida美利达等纷纷进入大陆设厂,千篇一律的老样式被五光十色的新式自行车代替,也对原有生产厂家造成了巨大的市场竞争的冲击。

更令其背腹受压的是,2000年以后,各种交通工具的充分发展,让自行车的占有率进一步下降。据中国自行车协会统计,2002年中国城镇居民每百户自行车拥有量已从1998年的182.1辆下降到了142.7辆。永久最难过的日子是在2000年前后,1999年公司股票被ST处理,2000年其主营业务收入仅2.79亿元。

艰难的情况下,永久迎来了新生力量。2001年起,上海民营企业中路集团入主“永久”,占有54%的股份。中路集团本来是一家以保龄球产业为主的企业,入主永久后,不但给其注入了新的发展资金,也带来了民营企业灵活的经营方式。突破原有自行车产业的单一格局,涉足与玩滚球的十大平台有一定关系的康体产业,如乳胶枕垫、聚氨酯材料等,形成了以自行车、电动自行车、童车、电动轮椅车为核心的两轮车产品群,和以保龄设备、棋牌桌、塑胶跑道为核心的康体产品群。

2002--2004,永久车连续三年实现全国内销量第一,2004年销量突破200万辆。2006,永久整体销售收入达到11亿元,为历史上第二个最好水平2010,永久更改了经营范围,增加了股权投资等内容。截至目前,已投资了10多家拟上市公司。据悉,公共自行车的出现,为永久带来了新的市场。目前上海的张江地区和闵行区都在进行尝试。可以肯定,未来会有玩滚球的十大平台永久车,作为交通出行方式的补充。

点击进入新浪网(上海国资)原文

声明:

凡本网注明“中国自行车协会网(中国自行车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自行车协会网,未经本网授权许可,不得转载使用。

本网转贴或摘编的文章及视频均转载自国家正规网站或各地协会,不代表本网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致电021-66309651

摘编:何觉林;   摘编日期:2012年5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