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如何破解电瓶车“困局”
中国这个昔日的自行车王国早就装上了电动马达,满街尽是电动自行车。在方便人们出行的同时,速度快、重量大的电动自行车也成了交通安全隐患之一。
近期,很多城市相继开展电动自行车“治乱”行动,引起各界关注。
其实,在一禁了之与放任不管之间,并非没有其他路可走。在国外,电动自行车虽然未像中国这么普及,但管理之严格,仍值得借鉴。
外观同普通自行车无异
当你漫步在柏林、法兰克福等德国城市的大街上,随处可见骑着各种各样自行车的男男女女。但令人奇怪的是,几乎看不到一辆电瓶车,无论是经常有人骑车往来的河边,还是繁华的商业街、火车站等自行车集中存放处,甚至在居民小区的自行车库,都难觅电动自行车的踪迹。
这似乎与德国两轮车工业协会描绘的图景完全不一样。据统计,德国目前的电动自行车保有量是近400万辆,金融危机以来每年以15万辆的速度递增。而且,德国的电动自行车越来越高科技化,各生产厂家都设有研发中心。
从统计数据来看,德国在欧洲当之无愧是成长最快的电动自行车市场之一。但是统计数字和现实情况为何存在如此大的差异?
如果你来到自行车专卖店,马上就会发现端倪。不像中国的电瓶车一样装着个大电池,德国电动自行车同普通自行车在外观上几乎没有差别:有的电动自行车将电池外形设计成扁平的一块,放在后车座上,有的将电池放在后座下,也有的放在自行车中间竖梁的后面,电池体积都非常小。发动机装置则紧密地装进一个小圆盘,放在前轮或后轮轴心。
所以,很多时候在德国看到的自行车,其中也包括电动自行车。
外观虽然与普通自行车差异不大,价格却不可同日而语。以德国维多利亚公司最新开发的电动自行车为例,价格普遍在2000欧元(约合人民币15000元),最低也要1500欧元(约合人民币11000元)。德国的电动自行车越来越高科技化,比如一款被称为世界上最贵的电动自行车,价格高达5万多欧元,最高时速可达100公里。
“德国自行车厂家都设有研发中心,今后电动自行车会更轻、更干净,使用和携带更方便。”全德自行车俱乐部负责人托马斯说。
上路前要考驾照
德国的电动自行车时速如此之高,所以在提供各种便利措施的同时,德国交通管理部门要求骑车人事先必须参加考试获取驾照。
每个骑电动自行车的人都要经过至少两天的培训,考试合格者才能获得驾照。培训的内容很多,比如夜行必须开车灯,酒后不可骑车,行驶速度每小时20公里以上时必须戴头盔等。此外,15岁以下的青少年没有资格获得驾照,所有电动自行车驾驶者必须购买特定保险。
托马斯说:“在特定的路段,德国交通管理部门还要求电动自行车的最高时速保持在25公里以内。”
我的朋友约翰经常骑电动自行车出行,他驾车时非常小心,因为交规很严:如果逆行、在人行道上骑车、闯红灯等,罚款没商量,而且数额很高。
此外,电动自行车也不能随便上路,骑电动自行车要符合欧盟和德国的相关规定。欧盟有关电动自行车最新的标准en15194指令规定,电动助力自行车最高电压48v(直流电)、最高持续额定功率250w;速度达到25公里/时,输出功率就必须逐步降低,最后切断。
除欧盟规定外,德国要求电动自行车和普通自行车执行一样的安全标准,包括车体必须有标识,必须有照明设备等。骑未经批准合格的自行车上路出事故,保险公司不予理赔;售卖、制造、进口未授权自行车者最多处以1500欧元的罚款。
设立专门的电瓶车通道
自行车道只给骑车的人——德国骑行者非常重视这条交通规则。
在德国,你会发现人行道旁边都设有自行车道,约1米宽,比人行道略低,路面材质和颜色与人行道不同。专门的通道是为了避免电动自行车引发交通事故。如果有哪位行人一不小心进入了自行车道应引起高度重视,必要时要尽快闪躲,否则就会听到刺耳的自行车铃声,甚至有被撞上的危险。
在德国街头,还能看到这样的景色:城市里都配备了充电器,电动自行车可以随时停下,免费充电。
据介绍,德国电动自行车的电池寿命足以支撑自行车行驶40万公里,因此没有更换电池的成本和麻烦。同时,德国有专门的公司回收处理废弃电池,不需要自行车公司担忧。
如今,越来越多的德国人选择电动自行车出行,既环保又高速。德国有200多条长途自行车道,每一条路线都有令人兴奋的主题,无论你是想体验罗马时代的旅行,还是探索鲁尔区河谷的怡人风光,在德国主题骑行路线中都可以找到,有些路线沿路还能欣赏到悦人的优美风景。
此外,大多数德国铁路服务都允许自行车上火车,在斯图加特齿轨火车的车头还有专供自行车乘坐的“特等车厢”,不过携带者需要为自行车多买一张票。
◇链接◇
各国电瓶车,上路规矩多
日本要想上路装备要全
我们通常意义上所说的电动自行车,在日本基本指“电动助力自行车”,是介于自行车与轻型摩托车之间,通过传感器感知蹬脚踏板的力度和转数,再通过搭载的马达,减轻蹬脚踏板的力。
电动助力自行车因其舒适性和低廉的价格,在日本非常受欢迎,2008年的销量就已经达到30万辆。目前电动助力自行车主要的受众是老人和居住在坡道较多地区的家庭主妇。
根据日本《道路交通法》,最初电动助力自行车人力与电动助力比率最大1比1(时速15公里以下),也就是说蹬脚踏板时会获得同等助力。从2008年12月1日开始,该比率提高为1比2(时速10公里以下)。时速10公里至24公里之间,比率会逐渐下降,时速至24公里就不再有助力,所以不会像轻型摩托那样达到时速40公里。
在日本,电动自行车与摩托车待遇相同,人们必须考取驾照后才能驾驶,加之不少家庭都拥有汽车代步,所以电动自行车还不是主流交通工具。
法国晋身公务车行列
在法国,很多地方政府都鼓励市民购买电动自行车。像巴黎市政府,2009年就开始规定,巴黎市民购买一辆两轮电动车,市政府补贴价格的25%,上限为400欧元;企业机构等购买十辆以下的两轮电动车,也可获得相同折扣的优惠。购买的两轮电动车不限于巴黎范围。
巴黎市政府认为电动自行车经济、环保、噪音小、便捷,在市区表现不输给普通自行车。若巴黎的两轮摩托车中的1%变为电动车,每天可以减少两吨碳排放。
巴黎大区94省丰特奈-苏布瓦市还在2011年3月就配备了15辆电动自行车,用来为市镇工作人员工作出行提供服务。自行车停放在市政府内,配有自动充电设备。该市市长让-弗朗索瓦·沃盖表示,此举在可持续发展上更进一步,既节省燃油也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条件。
负责开发这一电动自行车站的法国清洁能源地球公司经理帕斯卡尔·戈特里算了一笔账,包括建设和维护费用,一辆电动自行车每月只用地方政府花150欧元,而公务车开支则为800欧元。
澳大利亚连车灯都要管
澳大利亚的城市因为地形原因,道路大多不够平坦,坡度较大,不适合人力自行车出行,而电动自行车走山道很便利,既省力又能节省街道空间,所以,电动自行车在澳大利亚发展很快。
澳大利亚法律规定,输出功率在200瓦以上的电动自行车被列入小型摩托车,治理规则与摩托车相同,车辆要进行注册,驾驶者必须持有驾照并佩戴头盔。
在其他方面,澳大利亚玩滚球的十大平台的治理也很严格,可谓事无巨细,甚至连车灯都进行了具体规定:必须配备可见度为200米的白色前灯和红色后灯。
电动自行车在澳大利亚被认为是和汽车、摩托车一样的交通工具,也要受同样的交通规则制约。多数省份都规定电动自行车的输出功率最高为500瓦,并限制了20英里(约合32公里)每小时的最高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