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滚球的十大平台

图片
国际交流

Domesticmarket 国内市场

首页 > 国际交流 > 国内市场 > 新闻浏览

要不买辆薄荷绿的永久自行车试试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5-09-21 13:30

“那时我把永久C的新车订到1000元一辆,公司里做销售的人还说,那么贵怎么可能卖得出去。”说这话的人是中路股份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陈海明。

永久自行车和中路股份又有什么关系?2001年,上海本土公司中路集团的创始人陈荣收购重组了永久。于是,这家拥有超过70年历史的老品牌从亏损的国企变成了一家民营控股公司。

民营新东家入主

陈海明从一个国企的干部变身为一家民企的高管。虽然身份有所转变,但发挥的空间似乎更加大。

1986年进厂的陈海明没有跳过槽,无论制造技术还是业务渠道,他都是最熟悉永久的那个人。“现在的永久,老人只留下我一个人了。”陈海明说。

永久的新老板最早以服装纺织起家赚了第一桶金,后来的中路集团的主业则是做康健产业,即保龄球及相关设备。

不同于国营老企业,民营的中路做各种投资项目,玩转资本。查阅这家公司的资料,就会发现中路是一家多元化经营的企业,除了永久自行车和中路保龄球的业务,还投资风能高空发电项目以及毗邻迪士尼的商业综合体。

陈海明留下来曾被委任过其他的职位。“但那些资本啊、投资啊,我都不懂。”于是,他还是做回自行车这一老本行。

中路接手永久的第二年,产量逐步提高,第三年达到200多万辆。这个数字虽不能同鼎盛时期的330万辆相比,但已是非常了不起。“那时候是什么年代?计划经济时代。全国都在骑永久车。”这样的日子一去不复返。

2007年,经历ST摘帽和资产重组的永久再次上市。此后若干年里,这家自行车的老牌公司产能一直保持稳定,但随着汽车时代的来临,自行车市场连年萎缩,永久再一次遇到了瓶颈。

“永久的经营模式主要是B2B,大多是经销商在进行销售。”陈海明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在自行车市场,以3000元为分水岭,以上算是高端。“永久面对的是大众消费市场,几百块钱一辆的车子利润只有二三十元。”陈海明说。

“这个行业里,越是价格定得高,才能赚得多,比如一辆1500元的车子可以赚到200元。”已经从国企老路子跳转到上市公司市场经营管理思路的陈海明意识到,作为一个“职业经理人”,必须要找创新和突破,要找到一个更贴近市场的模式。

借力国货热创新品

“说起永久,我就觉得是我爸那个年代的产物。但五年前,我在豆瓣上看到这个牌子出了一个新系列,走复古路线。看着倒是不错就在网上买了一辆玩玩。”四维品牌管理有限公司的总经理顾佳怡告诉记者。

顾佳怡说的复古车就是陈海明的创新品牌永久C。为什么2009年才推新品?因为2008年、2009年那两年正好是国货潮,诸多的媒体报道让很多人又开始关注那些早已消失在人们视线里的国民老品牌。最好的一个案例也许是回力鞋。这双球鞋靠着一张好莱坞明星流传于网络的照片彻底火了一把。

于是,趁着这一波热潮,陈海明与他的团队开发了一个子品牌,主要瞄准18~35岁的消费者。“我们最开始在豆瓣开辟了个小组,没想到反响超好。评论超过40万。”他说。

2009年9月,作为永久子品牌的永久C正式面世。这个新系列彻底扭转了人们对于这个祖父级老牌子的印象,走起了“小清新”的路线。

这个新品牌刚开始没有线下实体店,只在淘宝上开了天猫的旗舰店。按照陈海明的说法,永久C这个子品牌设计更加新潮、款式更加多,当然价格也更加贵。“价格区间大约在1200~4000元。”陈海明强调说,“不论线上还是线下,永久C都坚持不打折。”

“这个系列的切入点正中文艺青年下怀,也有市场需求。价格在行业里算是中等偏下,也不算贵。”在顾佳怡看来,永久C的定位确实是抓住了一部分消费者,“而且现在都在倡导低碳出行,这个市场虽然不会有爆发式增长,但应该也不会下跌”。顾佳怡说,总有人愿意为情怀买单。

目前,永久C在全国有50余家门店,每年的销量以30%的速度增长。但这个子品牌一年仅卖出“几万辆”,与目前年销150万辆的老永久比起来几乎不到零头。后者在这些年虽然销量有所下滑,不过在全国范围内还是有近3000个零售网络的布点。

电子商务的情况也不赖。“我们连续三年在网上同类产品的销量都是第一名。”陈海明称。

换新颜并不容易

据说,永久背后的老板中路集团已经传到了陈荣之子陈闪手中。陈海明评价这位留英回来的二代企业家“能够接受以及推崇创新的事物,为了企业发展愿意放手试错”。

2014年,中路花了100万为永久在浦东新国际展览中心附近开了一家咖啡店,里面用自行车做布置,走的是生活方式路线。“这家店是走O2O模式,看中的款式可以到线上下单,我们直接发货。开店到现在没有亏过钱。”陈海明说,这样的生活馆已经在全国开了4家,“未来这个模式会继续推广”。

在这家生活馆的隔壁,是台湾自行车品牌美利达的专卖店。店里面的山地车动辄三四千元。这个品牌赞助了彭于晏主演的《破风》,再度在市场上热了一阵子。这家台湾自行车公司让陈海明佩服。“数十年只做山地车、只做中高端,够专业。”但他也明白,这样的公司不是永久的目标。“我们还是更接近大众消费市场,更接地气。定位不一样。”陈海明说。

陈海明在2008年曾给自己和永久定过一个计划,打算花六年时间打造4个全新的子品牌,最后,用这4个子品牌来“革新”老永久,“有点翻身大逆转的意思”。这4个子品牌分别是永久的公共自行车品牌(完全用作租赁市场)、永久C、智系(智能自行车)以及笃系(与自行车相关的衍生、创意产品)。

上海市中华老字号企业协会秘书长邵玉玲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像永久、回力这样的老字号品牌在上海目前约有220个,其中180个是中华老字号,还有42个是上海本地的老字号。“其中超过90%都是国企,像永久这样的经过(民企)改制的还是少数的、个别的案例。”

邵玉玲认为,这些经历了岁月沉淀的老字号并不缺知名度和影响力,“问题在于,很多企业由于在体制内,往往一有新的动作,只要集团内通不过,就停滞了。或者因为冗兵冗官,要决策一件事情,流程也会很漫长。没有民企反应速度那么快、那么灵活。”

不过,顾佳怡则表示,老品牌确实不缺知名度,但品牌老化却始终是一个问题,“比如永久,如果不是新推出一个新品牌,谁会去买呢”?

陈海明自己也承认,要彻底将一个历史悠久的老品牌彻底脱胎换骨还是挺难的。如今,六年已经过去。他最初计划的四大子品牌真正投入市场运作的仅有前两个。“后面两个其实已经有部分产品了。整个系列希望2016年正式上市吧。”陈海明说。

摘编:admin888;   摘编日期:2015年9月18日